新質生產力視域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研究調查問卷(學生卷)
親愛的同學:
您好!為深入了解新質生產力發(fā)展背景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以便更好地改進培養(yǎng)模式,提升培養(yǎng)質量,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需要,特開展本次問卷調查。您的回答將為本研究創(chuàng)新提供重要依據,所有信息僅用于學術研究,請您根據實際情況放心填寫。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別:
男
女
2、您所在的年級:
研一
研二
研三
3、您所在的院校類型:
“雙一流”建設高校
非“雙一流”建設高校
二、德育引領相關問題
4、學校開展的德育課程和活動(如思政課、學術道德講座等)對您的思想觀念和學術行為產生的影響程度如何?
影響很大
影響較大
一般
影響較小
幾乎無影響
5、您參與過以下哪些德育相關活動?(可多選)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學習
學術道德與學術規(guī)范講座
紅色主題教育實踐活動
研究生學術誠信宣誓活動
師德師風主題學習活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研討
廉政文化教育活動
未參與
6、您參與德育實踐活動的主要障礙是什么?(可多選)
時間沖突
活動缺乏吸引力
實踐機會不足
缺乏激勵機制
不感興趣
7、您的導師是否在教學及生活中經常對您進行德育教育?
經常進行
偶爾進行
很少進行
從未進行
三、數智驅動相關問題
8、您在學習和研究中,使用過以下哪些人工智能相關工具?(可多選)
智能文獻綜述生成工具
AI輔助編程工具
學術論文潤色
AI
智能實驗設計優(yōu)化工具
圖像/視頻智能分析軟件
學術觀點智能生成助手
智能科研選題輔助系統(tǒng)
其他(請注明)
9、學校是否提供了充足的人工智能學習資源?
非常充足
比較充足
一般
不太充足
完全不充足
10、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進行學術研究時,您遇到的主要困難是什么?(可多選)
工具操作復雜,難以掌握
缺乏專業(yè)指導和培訓
數據獲取與處理困難
擔心學術不端風險
工具功能與研究需求不匹配
其他(請注明)
11、您希望學校在數智驅動與人工智能融合培養(yǎng)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可多選)
建設人工智能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
引入企業(yè)級AI科研項目
開展人工智能學術競賽
組織跨學科AI科研團隊
其他(請注明)
四、科研平臺支撐相關問題(如產學研基地、研究生聯(lián)合培養(yǎng)基地、重點實驗室等)
12、您使用學??蒲衅脚_的頻率如何?
每周多次使用
每周1-2次
每月1-2次
幾乎不使用
13、您認為學校在科研平臺建設和資源配置方面存在哪些問題?(可多選)
平臺設施陳舊,更新不及時
資源分配不均衡
平臺開放程度不夠
缺乏有效的平臺使用指導
平臺間協(xié)同合作不足
平臺管理服務效率低
資源獲取流程繁瑣
其他(請注明)
14、您希望學校在科研平臺建設上增加哪些功能?(可多選)
智能學術社交功能
科研成果智能評估功能
跨平臺數據互通功能
提供更多科研實踐機會
其他(請注明)
15、您對學??蒲衅脚_的開放性和實用性評價如何?
非常好
較好
一般
較差
非常差
五、融合育人相關問題
16、您所在的專業(yè)是否結合科研項目開展教學和研究活動?
經常開展
偶爾開展
很少開展
從未開展
17、您參與過哪些產教融合的實踐活動?(可多選)
企業(yè)實習
產學研合作項目
行業(yè)導師指導
產業(yè)前沿講座
企業(yè)定制化課題研究
校企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
產業(yè)園區(qū)參觀學習
其他(請注明)
18、在科教融合育人中,您認為人工智能在促進自己學習和研究方面發(fā)揮的作用如何?
作用巨大
作用較大
一般
作用較小
幾乎無作用
19、您是否希望學校開設更多人工智能與跨學科融合的特色課程?
非常希望
比較希望
一般
不太希望
完全不希望
20、您認為人工智能在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過程中,最大的優(yōu)勢是什么?(可多選)
提高信息匹配效率
優(yōu)化資源配置
推動技術創(chuàng)新
加強多方協(xié)作
其他(請注明)
再次感謝您抽出寶貴的時間填寫問卷!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